? 国产黑色丝袜一区在线,国产成a人片视频在线观看,无码办公室丝袜OL中文字幕
越南印度經濟強力復蘇,挑戰(zhàn)中國全球供應鏈地位
發(fā)布日期:2022-04-22

全球供應鏈脫鉤與中小企業(yè)倒閉潮是未來面臨的兩大風險。

目前國外已經普遍實現了某種程度上的群體免疫,加上接種疫苗的人數越來越多(發(fā)達國家均達到8成以上),國外的每日新增病例出現驟降,美國從年初的50萬以上,3月以來穩(wěn)步降至5萬以下,法國從30多萬降至10萬左右,俄羅斯也從10多萬降至1萬左右。

隨著疫情形勢發(fā)生重大變化,很多國家紛紛調整防疫等級,放寬人員流動限制,比如,瑞典宣布取消所有疫情防控措施;韓國也從25號起取消一切管制禁令;日本則計劃從夏季起,將新冠肺炎從傳染病第二等級下調到第五等級,降為普通傳染病。預計,國外在今年下半年、最遲明年有望實現社會秩序恢復正常。所以說,現在國外普遍進入“后疫情時代”。

我國由于過去采取了成功地清零政策,社會感染水平處于世界最低狀態(tài),因此,缺乏國外的免疫屏障,當西方紛紛放開疫情管制后,我國防疫陷入兩難境界。在全球經濟、人員流動日漸活躍起來的情況下,如果長時間維持國內的封控狀態(tài),固然可以維持較低的感染率,但是生產要素的交易和流動長期被限制,會對我國經濟產生系統(tǒng)性的挑戰(zhàn)。

在這里主要講講封控對中國與全球供應鏈的關系,以及中小企業(yè)發(fā)展的影響。因為這兩個問題是影響中國經濟長遠發(fā)展和經濟競爭力的關鍵性問題。

一、對供應鏈的沖擊,加大外部與中國脫鉤的風險

2018年中美貿易戰(zhàn)以來,中國與外部的脫鉤風險就在加大,美國為首的西方處于政治安全及經濟利益的雙重考慮,試圖重構供應鏈,降低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系統(tǒng)的地位,將印度及東南亞塑造成為新的供應鏈中心。

后疫情時代,一方面由于中國的防疫政策導致企業(yè)生產、出口及人員流動的極大不方便,中國日漸成為一個“孤島”,而另一方面,印度和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在強力復蘇,無論是美國企業(yè),還是日韓企業(yè),都對印度和東南亞表現出越來越多的興趣,供應鏈正在加速向這些中國競爭轉移。

現在越南經濟強力復蘇,去年疫情雖然嚴重,但是進出口總額依然突破6000億美元,創(chuàng)造新的歷史記錄。據越南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,剛剛過去的3月份,進出口總額為673.7億美元,環(huán)比增長38.1%。其中出口額為347.1億美元,環(huán)比增長48.2%,越南很多工廠本年度的訂單都已經排滿,今年貿易總額有望達到8000億美元。

而越南出口貨物最主要的兩個產品是:手機及其零件,上個月出口額148.8億美元;計算機、電子產品及其零件,上個月出口額132.4億美元。如果長三角不及時復工,珠三角也維持嚴格的lockdown,那么可能會促使電子信息產業(yè)供應鏈上的外企轉向越南。最近日本領事館致上海市政府的信,提出了在滬11000名企業(yè)的困境,以及表達了對撤資潮有可能發(fā)生的擔憂,這個現象值得重視。

另外印度的經濟復蘇也值得重視。根據3月1日,印度國家統(tǒng)計局公布的數據,2021年度GDP增長率高達8.9%,成為全國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,預計今年仍能達到8%以上。

印度2021財年出口額達到6689億美元,比2020財年增加34%;剛剛過去的3月份,出口額達到639億美元,同比增長14%。今年印度的出口額有望突破7000億美元,達到日本出口總量的90%左右。未來兩三年印度有可能成為僅次于中國、美國和德國的全球第四大出口國。

美國總統(tǒng)拜登于去年2月份簽訂《關于美國供應鏈的行政命令》(Executive Order on America’s Supply Chains),旨在供應鏈問題上“去中國化”,印度則是其主要替代目的地。受政治風向以及經濟因素考量,惠普、蘋果、戴爾等紛紛在印度布局新的供應鏈。

以蘋果為例,該公司三大代工廠鴻海、和碩和緯創(chuàng)均已經在印度投資建廠,有逐步將生產基地從中國遷到印度的打算。由于封城措施導致蘋果在昆山和上海代工廠,以及多個供應鏈廠家的停工,今年在印度生產的蘋果手機將創(chuàng)新高。

代工廠的搬遷和供應鏈的調整,并不像一些人分析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,而是影響中國產業(yè)體系競爭力的大事。因為,如果考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很多產業(yè)的崛起,都是圍繞某些國際大企的供應鏈做起來的。如果代工廠日后全部搬遷到印度,就有可能在印度培養(yǎng)起與中國相匹敵的供應商體系,對我國的相關產業(yè)都是嚴重挑戰(zhàn)。

從目前來講,我國參加全球化的最大優(yōu)勢仍在于供應鏈,而不是日韓那樣在90年代末已經建立起的科技創(chuàng)新研發(fā)和品牌的頂端地位,中國如果喪失供應鏈的中心位置,那么其沖擊,要遠遠大于制造業(yè)日韓轉移到中國的沖擊。

當然,封控對供應鏈的影響,不僅涉及到外企,更涉及到我們本土企業(yè)。比如,華為和小鵬汽車高管都已經呼吁,如果不復工,那么這兩個企業(yè)到5月份就無法維持運營。

全域靜止對生產、物流的限制,以及出入境隔離制度對人員的限制,導致我國企業(yè)的生產經營成本(根據港中大宋爭教授的研究,全面封鎖會使城市之間經濟成本增加67%,城市內部的經濟成本增加144%) ,以及國際經濟往來成本遠遠大于國際同行,對于提升中國企業(yè)的競爭力也不利。

二、中小企業(yè)經營困難問題

在這里談中小企業(yè),是因為一方面,中小企業(yè)對經濟環(huán)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最脆弱。另一方面, 中小企業(yè)在經濟中的角色最重要,為全國貢獻了50%的稅收,60%的GDP和80%的就業(yè)崗位。

大企業(yè)具有雄厚的資產和充足現金流,以及足夠的社會信譽做保障,抵御風險能力一般比較強,尤其是我國大型企業(yè)又以國企為主,更有國家資源的背書,可以說是全球風險等級最小的企業(yè)。那些中小企業(yè)在面臨經濟社會形勢下行的時候,抗風險能力就小的多。

根據艾瑞咨詢的研究,2020年疫情第一年,我國大型企業(yè)利潤率同比僅僅下降0.8%,可謂幾乎沒有受到什么影響;而中型企業(yè)和小型企業(yè)的利潤,同比分別下降30%和37.4%。又根據清華大學朱武祥教授等人在2020年初的疫情中,對1400多家中小企業(yè)的調查,在沒有任何營業(yè)收入的情況下,34%的企業(yè)只能維持1個月,33.1%的企業(yè)可以維持2個月,只有17.91%的企業(yè)可以維持3個月。再看疫情限制措施維持時間。根據流行病傳播規(guī)律,一個地方一旦病例達到2000以上,那么封城的周期就要達兩個月以上。比如,年前西安從封城到解封用了34天,而商業(yè)完全恢復用了兩個多月;目前長春已經封城近兩個月,預計解封至少要到5月初;上海的靜止狀態(tài),預計至少將持續(xù)到5月份底。那就意味著,如果政府沒有有效的紓困措施,將有三分之二的企業(yè)在兩個月以上的封城中面臨倒閉的風險。我們也可以參考美國疫情對中小企業(yè)的影響,來看封城狀態(tài)下中小企業(yè)的狀況。美國媒體《政治家》(Statesman)的研究,從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,全美小企業(yè)倒閉了37.5%,封控最嚴重的加州倒閉了39.1%。又根據紐約時報的媒體報道,加州在疫情后,大約三分之一的餐館永久停止營業(yè),疫情最初6個月,中小企業(yè)倒閉3萬多家,加州失業(yè)率刷新歷史記錄,達到12%以上(疫情前為4.5%左右)。疫情的傳播規(guī)律決定了,我國疫情爆發(fā)地基本都是人員流動率高、經濟發(fā)達的大中城市,而這些地方也是中小企業(yè)最集中之地。因此,疫情對中小企業(yè)的影響是巨大的。據統(tǒng)計,上海有中小企業(yè)近70萬家,浙江有250萬家,江蘇有近300萬家,廣東有630多萬家,僅僅這幾個地方就累計達1250萬家。如果持續(xù)封鎖兩個月,帶來的企業(yè)倒閉率將遠遠高于美國疫情中的企業(yè)破產率。即便是像美國那樣四成左右的企業(yè)的倒閉,那么累計倒閉企業(yè)也要達到近500萬家,將降低政府稅收近四分之一,使得數千萬人失業(yè)。根據國家統(tǒng)計局數據,疫情前小微企業(yè)貸款余額為37.5萬億,而目前突破50萬億。清華大學五道口經濟學院廖理教授對疫情的追蹤研究也表明,即便是2020年下半年經歷了強力的經濟復蘇,當年中小企業(yè)倒閉數量仍舊達到2019年的三倍左右。這些都說明,經過這兩年的疫情,我們中小企業(yè)運營的壓力是多么大,經營是多么困難,未來有可能發(fā)生更大規(guī)模的倒閉潮。所以,我們后疫情時代對中國的沖擊,可能遠遠大于前兩年的“前疫情時代”,為了應對這種國內、國際的系統(tǒng)性風險,我們有必要做到:

1. 目前疫情放開管制的最大挑戰(zhàn)是老年疫苗接種率低的問題(僅僅官方統(tǒng)計的就有5600多萬老年人未接種疫苗,根據筆者的了解,這個數字實際更龐大),國家對基層的防疫壓力重點指向加強老年人疫苗接種率,不能讓國家經濟為了這個不確定的因素,無限期買單下去。2. 精準防疫,確保工廠的開工率和物流通暢,避免不分青紅皂白、一封了之的“懶政”。以物流為例,從3月底以來,上??ㄜ囄锪骰钴S程度降低85%,長三角降低60%,全國降低30%,全國1728萬卡車司機隨時面臨被困在路上的風險,對國民經濟造成不必要的損失。3. 設計一套精準、科學的入境隔離程序,逐步擴大與境外的人員流動頻率,避免中國與境外人員“脫鉤”的出現。4. 做好對中小企業(yè)的和失業(yè)人員的減稅、延緩貸款工作,尤其是讓國有金融機構和壟斷性國企在非常時期的減收讓利,承擔更多社會責任,真真正正體現其全民所有的屬性。